说起来,今年已经是练跑酷的第八个年头了。虽然中间断断续续的空窗好几年,现在终于是重新捡起,再一次开始认真的练习和挑战。有很多关于跑酷的想法,正好趁这篇博客的机会好好整理一下吧。

空窗期和转变

上一次非常认真的练习跑酷的时期,大概是从初三开始到高三为止。彼时的我还没有接触编程,还不知道自己会踏入怎样的大坑,跑酷对我来说几乎是生活里唯一的热爱和依靠。初中时笨拙的在体育场边的栏杆上翻来跃去,各种作死,再到后来加入团队,开始更加正规的训练,在高中开始甚至会去制定每周每月的计划。和团队的大家一起刷街出动作、参加跑酷大赛、在街舞社的表演上的空翻、在脚扭伤疼到走不动路的时候被朋友一步一步的搀扶回家……回想起来,关于跑酷的种种,真是和我的青春如影随形呐。

不过,没有事情可以一成不变。后来我踏入了编程的大坑,然后……就没有然后了(雾)。从高中做 Minecraft Mod 开始,编程开始占据了我大块大块的时间,甚至让我着迷到没有办法再分出时间持续的训练了。回过神来,已经是高三应考的时候,在学习的间隙确实也零零散散的练习着,但终究是没有太大的长进。

很遗憾,在大学我本应有大把的机会练习,让自己的技术更上一层楼,但终究还是没有这么做。时间在写项目、肝代码、写报告、玩游戏、恋爱中过去。或许是曾经一起练习的伙伴都已经不在,或许是被太多杂乱的事情冲散了精力,跑酷这个本应是很认真去对待的东西,却只成为了大学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点缀。或许每隔一周、每隔一月,会想起来去体育场练一练。但没有持续的动作练习和体能的支撑,所谓的练习只成为早已学会的那些东西的重复。

对我来说,对跑酷重燃热情的关键性的转折点,大概是在日本参与的 “We Jump The World” 跑酷活动吧。在东京的駒澤奧林匹克公园,见到了早已在视频中见过无数次的,Team Farang 的大神 Jason Paul。尽管早已知道他的厉害,但当确确实实看到那些流畅的翻越、连接、转体的时候,还是让人心生感叹。

【这样的技术我要过多少年才追的上呢】

【这样的高度,到底是怎样才到达的呢】

以及

【他,果然真的真的很热爱跑酷呢】

穿过时间的长河,再一次被少年的梦想惊醒。果然还是想不顾一切的去攀登顶点,去变得更厉害更厉害,去看看一般人永远无法见到的那份风景。

或许过去一起跑酷的朋友都已经各奔东西,也不再练习了,但时至今日,对这项运动的最纯粹的热爱,仍然驱使着我不停下脚步。希望可以在这条路上,再认识更多的人,然后,这次要站到更高的地方。

怀着这样的想法,新的训练期,开始了。

跑酷的哲学

接下来,想简单写一写对跑酷的练习过程的一些想法。

对于没有练习过跑酷(或任何极限运动的人)来说,跑酷似乎就是危险的代言词。于是,练习跑酷本身便自然的和【不顾自身安全】甚至【不要命】挂钩起来。然而,对于真正的跑酷练习者,想的却完全是另外的事。

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。你看到一个人从高台上做出酷炫的空翻转体,这一跃背后却有着数年无数次跳跃的积累。从垫子上的笨拙的摔倒,到勉强能够让动作保持形状,一步一步的到实地,然后是更复杂的动作……不管是看起来多么不可思议的,其背后一定是严格的遵循着这样的重复、积累和进步的过程。

当然,不排除有很多想【一步登天】的人的存在。这些人看到熟练的练习者能够做出这样的动作,便笃定【我只要胆子大一点,就一定能做到的】然后鲁莽的去尝试,最后往往受了很严重的伤,然后放弃。这类人的存在,恰恰放大了【跑酷是危险的】这一认识。

实际上,我曾经也是这个鲁莽的练习者。当腿部力量不足的时候就从很高的地方跳下来,结果伤到关节;空翻明明站都站不稳,就到实地去摔的头昏脑涨……这都我是在作为跑酷初学者或恢复阶段时曾有的黑历史。关于这些,想来都是没有正确的掌握跑酷中实力增长的过程导致的。

跑酷练习的过程,归根结底是身体和心理双重障碍的突破,并达成一致的过程

在跑酷过程中,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可以大致的分为两种:

  1. 身体上的障碍,即就算我无所畏惧,我的体能也无法支撑我做到这个动作。比如我跳的不够高,我的空翻便无法落地;我跳的不够远,我的脚便无法定到前面的障碍上。这个障碍需要通过持续的体能训练(包括腰腹力量、弹跳力、柔韧性)以及动作的实操来跨越。

  2. 心理上的障碍,即我知道我去做,我的身体一定能支撑我做出这样的动作。但出于恐惧陌生感,我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去做到(就像恐高症患者,即便在大楼边缘他们的双腿功能也不会突然崩溃,也无法在楼边散步)。心理障碍的克服,通常是我们练习跑酷时的主要矛盾。

身体上的障碍可以稳定的通过锻炼去解决,但【克服心理障碍】这件事,其实是非常复杂(以及困难)的,这里就简单的讨论下它的内在逻辑。

首先,心理障碍和身体的状态是密不可分的。如果你的身体确实不足以支撑你做出某个动作,你应该能感受得到,并在心理上具有很大的障碍。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康复训练,此时体能大不如前,如果你尝试直接做一个以前的“大招”,可能会发现已经不再敢做了——因为你的身体已经无法达到当初的极限,大脑也知道自己无法再做出这个动作,于是会给你更多的心理压力。

其次,心理的障碍强度和对动作的熟练程度,有着直接的联系。面对一个做过一千次的动作,你会毫不犹豫的做出第一千零一次;但对于一个第一次尝试的动作,我们总是充满了不安和恐惧。这一道理似乎也适用于任何其他事情,毕竟,人就是这样懒惰而喜欢呆在安全区的生物嘛。

最后,有许多动作之外的非重要因素,却也会成为心理障碍的重要来源。从草地切换到实地,从平地切换到高楼,可以落地的地方只有狭窄的一小块区域,甚至是台面的材质不一样……如果我们对所做的动作并不是那么有自信的话,这些本来不重要的变量却会被心理无限放大,让我们不得不望而却步。

因此,可以把心理障碍的强度看做一个函数

心理障碍强度 = F(身体状态, 动作熟练程度, 非关联因素)

可以说,前两个参数是在某个时间下,基本不会改变的。但在我们对一个动作不甚熟练的时候,第三个参数却往往意外的占据主导地位。因此,我们应该在这个时候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干扰,以及学会更加客观的去评估动作的风险,让这类条件更少的影响到我们的心理。


个人感觉,在尝试新的(很难的)动作时,脑海里会有种【跨越过一条线】的感觉。在脑海里努力的想象着动作,并努力寻找着那种【可以做到】的感觉。然后会存在一个时刻,思想的强度跨越了执行动作的阈值,然后便抓住这一瞬间,努力的把想象中的动作转化为现实。

最理想的情况是,思想抓住了这一瞬间,并控制身体完美的做出了预想的动作。但现实中往往存在着很多变数。例如,错误的认为自己可以做到,结果做动作的途中恐惧袭来,提前结束了动作的执行。这种状态是非常恐怖的,也是大量事故的起因。

因此,我们想要做的就是在每次跨越心理障碍的过程中,绝对保证动作的完美执行(或是至少不伤到自己的次完美执行)——因为一次这样的失误就可能把人置于严重受伤的境地,相信没有人想冒这个险。每次挑战新的动作之前,都应该调整好心态,仔细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。如果在多次的心理准备后仍未成功,最好放弃,待下次心理有更加充分的准备再战。

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增长的不仅仅是客观的执行特定动作的能力,更是安全的评估危险和跨越心理障碍的能力。在反复的训练之后,应该可以区分【来自身体能力的障碍】和【纯粹来自心理的障碍】,并更好的克服后者,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做出不可思议的动作了。


私以为,跑酷的过程中,心理的成长远甚于生理的成长。不断的去突破自己,理解自己,才是跑酷中最有乐趣的事。以这句话作结吧:

You are afraid to fall, you fall because you are afraid. Everything is choice.